Wednesday, April 8, 2020

【原创】自律神经的基础运作原理 | 你可以做什么?

将近一个月以来,都不时收到个案告诉我他们不时出现一些身体不适和情绪不安症状。其实,在这时期是颇正常的反应。在居家隔离期间,Hiro我有时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出现症状并无大碍,最重要你懂得如何调整它。
我相信透过潜意识再教育,你们了解了背后的因缘,当不再一味的被未知的疑虑影响,面对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的你,当读完这篇,或许心也会安心下来。接下来啊我会以跷跷板作为比喻,让你了解该做些什么安稳你的大脑自律神经系统。


注意以下4大要点,了解自律神经的基础运作原理:
A:要了解我们的自律神经一整天的反应就跟跷跷板一样。有起有落。

B:当跷跷板平衡时,自律神经也处在一个最平衡(这时身体状况最放松又健康),最有社交连接和安全状态(副交感神经之Ventral Vagal激活)。想一想,跷跷板要怎样平衡呢?就是跷跷板左右两端都要有人坐着。有质量的社交连接(Social connection)、有同理心的陪伴与深谈,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处于平衡状态。居家隔离期间,善用你的网路媒介,减少肺炎相关新闻追踪,多多和亲朋戚友透过社交软体”面谈“。

C:当跷跷板失衡,你突然被”顶“到至高点,感觉是害怕的对吗?这就像是每天我们生活里突如其来的一些负面新闻、一些压力、一些烦恼和人事问题影响而变得紧张、害怕或不安,我们就会产生交感神经反应(Sympathetic response)。这时候我们开启了”战斗模式“,身体开始响起了警报器Alarm。这时最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如心悸,肠胃不舒服,对声音敏感甚至生气急躁等等情绪反应。然而这个反应是可以平衡回来的,最重要你要建立”第2要点“的资源(懂得陪伴的亲朋戚友或治疗师所教导的自助技术),让你渐渐回复平衡点。

D:当跷跷板失衡,你跌倒了后,你的大脑潜意识感觉到反抗也无效,从而陷入了无助无可奈何的状况里(副交感神经的Dorsal Vagal激活起来)。这时人很容易陷入抑与,无精打采,无法专注,非常疲累的状态。大脑记忆力开始变差,常常不在状况,人变得抽离恍惚,这时也容易出现低血压,肠胃问题和体重问题。同样的,你也需要建立起”第B要点“这个资源,你才可以让你的跷跷板容易回到平衡点。
所以,重点是这个跷跷板不是一直处于平衡状态的。一整天都会起起伏伏。最基础的是,我们要先建立第B要点所提及的条件。这也是我们现在可以在仅有的资源里做到的。
当然C和D的状况,也可以透过学自我催眠法或治疗去改善它们。记得,自律神经失调不是你的错!家人们不要怪面对身体不适问题却找不出病因的人好吗?这是发生在潜意识状态的一种大脑防御机制,不是他们故意的。
其实这只是大脑失衡了,我们可以透过调整把它改善回来的。
Hiro我希望这篇长篇大论可以帮助面对疫情所带来的自律神经失调的你得到一丝安慰。

祝福大家!



Sunday, March 29, 2020

朝夕相对的陌生人 假性亲密关系Q&A (Hiro文章,刊登于东方日报)

朝夕相对的陌生人 假性亲密关系Q&A

 

你是“爱无能”者吗?夫妻是最亲密的人,但貌合神离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前人后保持著良好的关系,心底却不断回避对方,两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这么近,那么远”来形容。而这些深陷假性亲密关系的人,就是所谓的爱无能者。
“这关系看起来就貌合神离”、“我们的关系就好像是例行公事”、“他/她好陌生”…临床催眠治疗师Hiro Koo古健荣指,假性亲密关系在关系里是很常见,比如与你把酒当歌的同事应酬寒暄的同时却对彼此内心的想法陌生;或是人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儿子想要什么,父亲一定会满足他,外表看似融洽的家庭状况,实则父亲这角色不怎么出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而父亲为了避免去应对与正视儿子的情感而导致的不安,因此而尽量去满足儿子物质上的需求。情侣之前也会出现看似亲密,实际上却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情况。
虽然假性亲密关系并不局限于伴侣之间,但在伴侣之间经常能窥探到假性亲密关系的出现。譬如先生努力工作赚钱、太太努力做好家庭主妇的角色,但当太太因教养孩子及照顾家庭而感到压力、想向先生倾诉时,先生会生气地把责任全都归咎在妻子身上。先生拒绝沟通,拒绝面对压力,拒绝同理太太,拒绝聆听,或许就是先生为了保护自己的感受,不想让自己陷入无奈与自责的情况,而选择继续做好丈夫这个“赚钱养家”的角色,不去面对自己那不安的情绪感受。太太为了避免口角,只能继续日复一日地压抑苦闷。当别人称羡自己的家庭时,也只能黯然神伤。

 

假性亲密关系就好比一对伴侣在关系中,为了不触发彼此的情绪地雷,而选择戴上面具,以便扮演好对方所期待的角色。夫妻或伴侣之间本来应一起创造出亲密伴侣圈子,却因为更想要避免冲突,而努力地去扮演成对方想要看到的自己,使内心的亲密感渐行渐远。明明看起来是外人称羡的模范夫妻,但实际上已经走入假性亲密的关系里了。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曾经面对情绪创伤的人们身上,因心理创伤而形成各种防御机制。尤其是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就一直面对著身陷假性亲密关系的亲人,这让他们更容易在潜意识层面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这样的应对模式。在这种防御机制下,双方会一起防御那种需要双方一起创造的真正亲密状态。当事人大部分时候都过于理性,他们会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感情,以方程式模式来演算最不会引起感情问题的方式来决定如何与伴侣相处。这或许也不是病态,却很可能因为过于机械化的相处方程式,导致失去了感情里最重要的精华——激情。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潜意识下,为了在关系里融洽地生存,不被拒绝、不被抛弃,而形成的防御机制并套进了现阶段的亲密关系里。因此,表面上很圆滑地扮演好了彼此心目中的角色,但为了避免内在的不安感,两人之间也会产生明显的距离以避开冲突与伤害。假性亲密关系可以更好地形容为一种保护彼此自我感受的生存本能。

 

Q.假性亲密关系与依赖共生一样吗?
在假性亲密关系的研究中,假性亲密关系经常与依赖共生(codependency)一起被讨论,因为两者有一大共同点——关系里的双方都会有一种合作的默契与配合。不过,假性关系不一定会呈现病态,它可能只是一种为了避免冲突,而间接引致那缺乏激情的冷漠关系。依赖共生却更像是一种互相伤害的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方为了满足自个儿的内心需要而剥削对方,因而出现病态的依附关系。前者出现的是一种互相合作同盟关系,以达到感情中平静安心的理性目标;后者则是陷入互相伤害的病态关系里。
Q.假性亲密关所带来的影响?
假性亲密关系会导致情感上的麻木感,压抑了自我察觉的能力,长久下去会让大脑更容易出现过愁过敏反应。在潜意识层面看来,这或许会触发内心没有处理好的创伤反应,从而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防御机制。过激的防御机制会产生不良的效果,甚至极可能因此要保护自己免于伤害而造成对情感上的冷漠,同理心的缺乏与社交问题等。
Q.如何辨认自己是否深陷假性亲密关系?
首先要了解的是,假性亲密关系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潜意识层面问题所引发的不健康亲密模式。两个人都打开了防御模式,用以保护自己免受亲近的人伤害,因此开始在关系里设下许多条例,以防一个不小心因为把心房打开而被另一方给伤害了。当你的在相处上不再是以关心与付出做为出发点,而是以躲避自个儿内心的惧怕与焦虑而做出一系列应对模式,那你就得好好的注意了。如若感情里你变得小心翼翼,对彼此充满猜疑,不允许自己与对方过度亲密,以避免失去自主权时,或许你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假性亲密关系模式了。
Q.如何解决假性亲密关系?
一、 从治疗探索中认识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了解自己潜意识中对爱与安全感的需求。你可以开始与伴侣建立健康的沟通关系,与伴侣建立起一个由彼此所创建的亲密环境,即伴侣圈圈——达到一些对于亲密关系的共识,让彼此在互助互益的状况下加强彼此的亲密关系。
二、 可寻求治疗师的帮助,去探索自己潜意识中的盲点与内在的真实感受。进一步去处理与平缓防御机制带来的不良反应,不让过去的创伤影响现今的关系,从而改善自己与别人间的亲密关系。
三、假设情侣中的其中一人习惯假性亲密关系模式,当事人(假性亲密关系者)过度机械化的相处模式将导致两人的关系出现冷漠。对假性亲密关系者来说,如果另一半不愿意去配合自己,就会激发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而不配合的一方感到理亏却又不想盲从,从而导致愧疚与挣扎,甚至会感到情绪被勒索的感觉。譬如丈夫要求妻子做回以前的自己(假性关系中的角色),妻子不愿意假装,因为这会让她感受到激情的流失,进而陷入愧疚和情绪勒索的感觉。这时建议寻求治疗师的帮助,能更容易突破盲点。

 文章来源:

 

Tuesday, March 17, 2020

How to cope with your fear of the Coronavirus?

Many of us perceive the conoravirus as a serious illness or threat of death. Do you aware that this is considered as a form of traumatic event too?


People can develop acute stress response after experiencing one or more traumatic events. A traumatic event can cause significant physical, emotional, or psychological harm.
A person with acute stress response experienc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traumatic event. Unlike PTSD, acute stress disorder is a temporary condition, and symptoms typically persist for at least 3 to 30 days after the traumatic event.
Acute stress response can trigger symptoms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or both.
Symptoms of anxiety include:
-feeling a sense of impending doom
-excessive worrying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fatigue
-restlessness
-racing thought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clude:
-persistent feelings of hopelessness, sadness, or numbness
-fatigue
-crying unexpectedly
-loss of interest in activities that were once pleasurable
-changes in appetite or body weight
-thoughts of suicide or self-harm

What can you do about it now?
- Be mindful, focus on the task at hand
- Differentiate your unhealthy worry vs healthy worry (Each time avoid to spend more than 30 minute in worry)
- STOP google your symptoms
- REDUCE your social media news-reading time
- Seek for help if you need it


More info about the Acute Stress Response: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4354#symptoms